現在是2025/2/6 1:07:28
近期,公司開展“匠心故事”主題征文活動,廣大職工以集團“以義取利、镕基鑄范”企業文化觀為引領,緊扣電力運營“匠心文化”理念,圍繞“匠人、匠心、匠品”主題,講述了運營人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創新創造的奮斗故事。
一個企業的文化與工作環境決定員工的成長速度和上限。在陜投集團“以義取利,镕基鑄范”企業文化觀引領下,我作為電力運營的一名普通員工,六年來輾轉工作三地,橫跨三個專業,每一步走來都與企業的改革發展息息相關。
2018年以前,我還是一名老國企的電氣專業員工,得益于穩定的體制,20多年工作實踐讓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專業技術知識,也練就了嚴謹的工作作風。但常年的舒適區也不知不覺滋養了惰性、消磨了意志,滿足現狀的心態使我的競爭意識逐漸淡漠,面對新技術、新設備時無法實現自身技術能力的有效迭代,在企業變化和需求的競爭來臨時陷入了迷茫。
2018年1月,集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圍繞改革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戰略部署,為實現電力板塊高質量發展成立了電力運營,我也因此進入了陜投大家庭。面對全新的企業平臺和從業機會,若只是被動地接收環境的輸入,成長不見得會如我所期。決定成長速度和命運的只能是自己,我要創造被動壓力,克服自身惰性,開創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2018年5月,麟北項目部成立,我如愿前往并開啟了“破繭蝶飛”之路。當時,電廠正處于安裝調試末期,我的工作重點是各類電氣設備的熟悉和安裝質量檢查。新機組、新設備、新技術帶來了無窮的新奇感與探索欲,引發我強烈的學習興趣。我積極與現場設備安裝技術人員交流,了解各型電氣設備技術要點;針對不清楚的知識點,勤用網絡收集學習資料。利用設備安裝期的有利條件,拍攝了2000多張設備結構照片,方便自己查閱學習,也為后續設備臺賬資料編制、班組技術培訓積累了素材。
2019年,隨著麟北發電兩臺機組168小時試運陸續完成,我的工作重點轉為日常故障處理和年度C級檢修。主變高低壓側軟連接拆除、發電機出線小室檢修及發電機漏氫部位的排查與處置等重要檢修任務的參與,大大提升了我的檢修技能水平。機組定期C修既要編制設備檢修內容標準,還要依照輕重緩急安排檢修工期,增強了工作縝密度和全局感。我第一次知道,編制檢修材料計劃需要了解庫存備件情況,既因為不能缺少備件影響工期,也不能產生積壓影響資金流轉,我隱約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檢修工人了。
新能產業是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作為電力行業的老兵,我時刻關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變化。在集團公司“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能源結構轉型戰略方針引領下,我搭上了公司開拓新能源運維市場的列車。2021年12月,我進入旬邑莊合風電場工作,巨大高聳的風機、高度自動化的設備、全新的工作領域,預示著我要適應全新的知識體系。記得周一剛進項目,就面臨配合業主實施風電場首次并網操作的要求,周二、周三熟悉設備和C級標準的設備檢查清掃,周四一個晚上完成與調度的溝通,外送線路、母線、集電線路、風機箱變帶電及沖擊試驗等工作,工作節奏之快令我眼花繚亂。
風電場的工作極具挑戰性,好在之前全面穩健的成長讓我學會了從容應對。SVG、功率預測、AGC、風機等都是不曾接觸過的設備,各類繼電保護裝置、通訊網絡設備也需要較高知識層次才能理解。挑戰就是成長最好的動力,熟讀圖紙和設備說明,反復練習掌握設備操作要點。向廠家技術人員微信求教學習,都是快速成長的良方。風電場的生活是寧靜的,利用空閑時間學學Linux、Python、blender,成全興趣愛好,豐富知識儲備,使我成長的維度不斷拓寬。2024年5月,公司安排我前往延安湖羊光伏電站提供并網及試運期間的技術服務。從風電到光伏,向著新能源又進一步。在這里,我了解了風電場與光伏電站生產設備的異同,了解了光伏電站獨有的運行方式,補全了自身新能源技術的“拼圖板”。
時代的變遷、企業的成長會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回顧走過的六年,我和電力運營一起經歷了改革的陣痛、成長的喜悅,各種類型的工作機會提供了成長必需的營養物質,更讓我感受到與企業共同進步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我將繼續深化新能源技術的學習與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站在公司這艘乘風破浪的巨輪船頭,實現風光旖旎的難忘之旅!
版權所有@陜西能源電力運營有限公司 備案號 陜ICP備19009613號
公司地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未央路136號東方濠璟商務大廈第21、22層
電話:029-86520095 傳真:029-86520060 郵編:7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