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2025/2/6 4:14:42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18~2019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中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6.8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電力消費結構繼續優化,其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領漲,發電裝機及其水電、火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均居世界首位。
報告表明,我國電力生產延續綠色低碳發展趨勢,高質量發展成效初步顯現。受2018年高基數影響,綜合考慮國際國內形勢、產業運行及地方發展等因素,報告預測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將平穩回落,在平水年、沒有大范圍極端氣溫影響的情況下,預計用電量增長5.5%左右。
電力消費結構優化
報告顯示,2018年,第二產業用電量4.7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增速為2012年以來新高,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5.0個百分點。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2%,各季度增速分別為6.5%、8.0%、7.0%和6.2%。從幾大類行業來看,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9.5%,與同期技術進步、轉型升級的相關產業和產品較快增長態勢基本一致。
在高技術及其裝備制造業領跑增長的同時,四大高載能行業用電量增長6.1%,其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比上年降低0.6個百分點。s
總體看來我國電力消費結構正在不斷優化。報告顯示,第二產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69.0%、比上年降低0.8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比重提高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比重分別提高0.6和0.2個百分點,第一產業用電量比重為1.1%,與上年持平。
生產延續綠色低碳趨勢
在電力生產方面,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量和發電量都保持著持續增長的態勢。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2億千瓦、同比減少605萬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新增總裝機的73.0%。
雖然“5·31光伏新政”出臺后,光伏發電增速放緩,全年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比上年下降16.2%,但隨著國家加快推進和實施光伏扶貧政策,西部地區新增太陽能發電比重同比提高7.8個百分點。東、中部地區新增風電裝機占比為64.2%、太陽能發電裝機占比為72.2%。全國新增煤電2903萬千瓦、同比少投產601萬千瓦,為200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全國全口徑發電量6.9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4%。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量2.1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1%,占總發電量的比重為30.9%、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水電發電量1.2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2%,火電發電量4.9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3%。全國并網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發電量分別為1775、3660、2944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50.8%、20.2%、18.6%。新能源發電已成為內蒙古、新疆、河北、山東、寧夏、山西、江蘇、黑龍江、安徽、吉林等14個省區第二大發電類型。
與此同時,2018年新能源消納也逐步推進,棄風棄光問題得到改善。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棄風電量277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7%,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全國棄光電量54.9億千瓦時,平均棄光率3%,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華北、西北、東北地區風電設備利用小時分別比上年提高102、215和236小時,西北、東北地區太陽能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分別提高66和65小時。
2019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局部高峰偏緊
報告認為,2019年,新能源發電裝機將持續增加;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比重持續提高,拉大系統峰谷差,時段性系統調峰能力不足;電煤價格高位運行,發電用煤維持地區性季節性供需偏緊格局。在多重因素疊加、交互影響下,預計全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局部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其中,華北、華中區域局部性時段性電力供需偏緊;華東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南方區域電力供需總體平衡,枯水期廣西、貴州偏緊,汛期云南清潔能源消納壓力較大;東北、西北區域預計電力供應能力富余。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全國煤電企業虧損面仍過半,電網企業2018年利潤下降24.3%。對此,《報告》建議應重點保障電煤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落實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建立科學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推動化解電力企業經營困境,有效防范市場風險。
版權所有@陜西能源電力運營有限公司 備案號 陜ICP備19009613號
公司地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未央路136號東方濠璟商務大廈第21、22層
電話:029-86520095 傳真:029-86520060 郵編:7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