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2025/2/6 1:01:15
“17天!我們創造了新的紀錄!”
2024年11月14日,渭河項目部#5機供熱轉子更換現場,項目部負責人喻繼峰興奮地說。
2018年,30天;2019年,26天;2022年,22天;2024年,17天……
一組普通的數據,展現了項目部從成立到高質量發展的歷程,也展示了一項等級檢修的“匠心”淬變。
一個項目部的使命擔當
指針撥回到2018年,按照西安北跨發展規劃,需要渭河項目部在供熱季前后更換渭河發電#5、#6汽輪機轉子,以滿足北郊供熱需求。更換轉子工作涉及揭缸、找中心、測間隙等一系列精度高、程序復雜的工作,常規工期40天。
9月,按調度負荷要求,#5機需晚停機10天。項目部接到了工期30天的任務,頓時“炸了鍋”。檢修動員會上,老師傅說:“干了30年檢修,第一次遇見從頭到腳都是‘硬骨頭’的工作。”班組長說:“技術人員大量分流,骨干奇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那一刻,大家沉浸在緊張又低沉的氛圍中。最終項目部負責人拍板:“供暖屬于民生工程,是政治任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場“大戰”隨即展開。項目部第一時間成立檢修小組,編制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組織各專業、小組、崗位厘清職責,制定舉措,各班組也明確目標、完善標準,工作全面鋪開。11月,項目部全員出戰,歷時30天完成了任務。但由于現場協調不暢,人員技能參差不齊、作業不規范等問題,項目部深感不足。作業過程怎么控制、現場怎么管理、如何提升效率……成了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一個班組的凝心聚力
辦法總比困難多。2019年開年,承擔轉子更換重任的主機班就組織修訂完善技術標準、三級驗收制度,針對標準化程度低的情況梳理出46項操作規范,細化每道流程、每個環節,全力提升作業標準,避免出現返工。面對人才青黃不接的難題,主機班開展技術講課50次、專項培訓24次、崗位練兵8次,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厲兵秣馬,備足“糧草”。
“開工前,我們召開四次專題會,研判影響工期的難點、堵點,制定專項方案,各項任務都做到進度可控。”班長詹涇永信心滿滿地說。
10月中旬,工作拉開序幕后,班組采用“5+2”“白加黑”方式,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搶時間、拼進度,各項工作加速推進。“針對設備多,零部件雜的情況,我們在現場劃分了設備區、備品備件區,對所有零部件逐一分類、編碼、放置,建立‘戶籍檔案’。所需零件手指一點就精準定位,效率比以往提高了30%!”技術員陳湘介紹。最終工期縮短至26天。
一個團隊的攻堅克難
2020年,一個以汽機專工康暉任組長,各班精兵強將為骨干的攻關小組應運而生,向“轉子更換”這一高地持續發起“攻堅戰”。找中心是轉子更換一項重要又精細的工作,需用支架將三塊百分表固定在聯軸器上進行數據測量。如果差值過大,則需要5人協助反復調整,既費力又費時
牽牛就牽牛鼻子。為跨越這道難關,攻關小組白天泡在現場,統計數據、收集資料;晚上挑燈夜戰,建模型、做實驗,最后找到癥結所在。“問題就出在支架上,傳統的支架剛性不足,數據測量誤差較大,后來用了我們制作的新支架,只用1天就搞定了!”組員韓衛峰自豪地說。
嘗到甜頭的攻關小組干勁更大了,他們對原來效率低、精度差的工具進行“精雕細琢”,汽封調整時間節約1.5天,最終工期縮短至24天。小組再接再厲,通過優化開工時間、調整導管拆除工序等舉措,2023年工期縮短至20天。
2024年,小組兵分兩路,完善轉子中心與汽封調整方案,改造低壓缸遮熱罩。11月14日,隨著#5機點火、沖轉、并網一次成功,工期定格在17天。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一項等級檢修工作的淬變,生動詮釋了“匠心文化”的深刻內涵,也讓“能源工匠 品質運營”的金字招牌愈加閃亮奪目。
版權所有@陜西能源電力運營有限公司 備案號 陜ICP備19009613號
公司地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未央路136號東方濠璟商務大廈第21、22層
電話:029-86520095 傳真:029-86520060 郵編:710016